[部分原创]关于硬盘C1值的一些误解
本帖最后由 ssenkrad 于 2012-8-30 10:36 编辑我的电脑几乎满足了网上流传的win8下C1增加的所有“可能性”和“方法”双系统 双硬盘 挂机下载 MSE 绿盘........但是我的C1一个小时也不加一点
真是应了那个词 以讹传讹 啊
C1值是什么?为什么有些硬盘C1值会增加的这么快?
C1是SMART里代码为C1的一个参数,称为“磁头加载/卸载次数”(Load/UnloadCycle Count, LCC),这个参数的数据值统计的就是磁头加载/卸载的次数。大家都知道,硬盘的数据传输是通过磁头读写磁盘上的数据来完成的。在工作过程中,磁头并不与磁盘的盘面直接接触,两者之间有一层很薄的空气薄膜,这层空气薄膜是由于磁盘的高速旋转产生的。如果磁盘停止旋转,空气薄膜消失,磁头则会直接接触到盘片,这无疑对盘片的寿命以及对存储在这块区域的数据造成不好的影响。因此在早期阶段,硬盘制造商一般会在对盘片的表面做特殊的处理。但是随着人们对于硬盘传输速度和硬盘容量需求的不断增加,制造商需要不断提高硬盘的面密度,同时要求盘片表面尽可能地平滑,这无疑与之前采用的技术产生了冲突,再加上其他的一些因素,硬盘制造商迫切地需要一种新的方式来替代之前采用的磁头直接接触盘面的行为。这时IBM的工程师们提出了一种叫做 Load/Unload的技术。简单来说,Load/Unload技术有点像老式的点唱机,当盘片转速降低无法再产生空气薄膜的时候,就将磁臂以及磁头旋转一下,停靠到磁盘旁边的一个小斜坡上。这样就完全避免了磁头与盘片的直接接触。总体来说,Load/Unload技术是有利的,比如可以提高硬盘的可靠性:硬盘遭到撞击的时候磁头不会划伤盘面;可以提高硬盘的面密度:不再需要对盘片表面做特殊的处理,可以提供平滑的盘面;以及可以有效地降低功耗:低功耗的程序可以通过多次请求Load/Unload来减少盘片的旋转时间,或者设置旋转超时时间(spin down timeout)来让磁头定期的做Load/Unload等等。硬盘工作时,当盘片转速达到额定值后,寻道电机带动磁头臂从起始位置(盘片外侧的停靠区)向内旋转一个角度,使磁头移动到盘片的半径以内,并根据操作指令在盘片表面左右摆动,进行寻道及读写操作。一般来说,当硬盘不需要读写数据时,磁头依然会停留在盘片范围内,也就是先前读写的磁道上方,等待下一个寻道操作。只有当机器睡眠、关闭硬盘待机或关机时,磁头才会复位,即返回到盘片外侧的停靠区。磁头臂从离开起始位置到返回起始位置这个过程就称为磁头的加载/卸载,每经过这样一个循环,C1的数据值就会加1。因此,SMART参数C1的数据值应当与04或0C的数据值相近(04与0C在SMART参数里分别表示“硬盘启动/停止次数”与“电源通断次数”)。但是要将磁头保持在盘片上方,寻道电机就必须持续通以电流,因此不少硬盘为了节能,就让磁头在闲置一段时间后复位,即返回到盘片外侧的停靠区。这样做一则可以减少寻道电机的耗电,减轻发热;二则可以降低硬盘受到震动导致磁头触碰盘片的概率,一定程度上起到保护硬盘的作用。采用这个技术的硬盘每当空闲一段时间(大约几秒~几分钟,由制造商设定)后,磁头就会复位,使C1的数据值加1,因而许多硬盘的C1数据值会明显大于04或0C的数据值。 什么操作会带来C1值剧烈增长?
每隔几十秒读写一次硬盘,等待几十秒再次读取,如此反复 C1值很高说明了什么?
说明不了什么,现在的硬盘,即使C1值达到几百万,也不代表硬盘寿终正寝。而且,事实上,目前引进的技术甚至可以保护硬盘,尤其是可以尽可能避免经常处于移动状态下的笔记本电脑硬盘和被你不小心踢到机箱的台式机硬盘的磁盘损坏。
有办法遏制它的增长么?
有,但是这一方面带了了更高的耗电和更小的安全性,一方面心理作用的成分更大
APM是否会对C1值有明显的影响? 有,但不是决定性因素,证据是某些硬盘将APM调整到255后,所带来的C1增涨甚至远远小于不支持APM的硬盘
为什么有些人看来WIN8会导致C1急剧增长
我真的不知道。。。反正我用win8这些天没发现那里极速增涨了。。。可能是win8会在闲置的时候对系统进行自动维护的原因。。。
补充几句
1.我从这篇文章开始写到现在多半天C1一点都没有增加,我还是绿盘
2.我不负责讨论某些批次的节能硬盘C1过分增加的情况
不知道为什么我的C1超高962616
目前增长速度好像是一小时加1.
不知道为什么基数会那么大,以前从没看过。 xx8833 发表于 2012-8-29 23:2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不知道为什么我的C1超高962616
目前增长速度好像是一小时加1.
不知道为什么基数会那么大,以前从没看过。
你看看通电时间。。 win 8比win 7更容易增长c1已是不争的事实,具体原因咱不乱说。 sogou2004 发表于 2012-8-29 23:2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win 8比win 7更容易增长c1已是不争的事实,具体原因咱不乱说。
请乱说下。。。我真的没发现这些天增涨得很离谱 虽然不怎么感冒,但还是顶 ssenkrad 发表于 2012-8-29 23:2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看看通电时间。。
看图吧
我的81万,笔记本,日立盘。看这个参数的意义就能知道盘的好坏无关。 写的不错 挺详细的 最后的观点同楼主 我的也猛涨了...我推测是微软写入的神马记录?也可能是单纯为了唤醒硬盘以达到最佳性能?或许是给平板做的什么优化但是普通电脑用不到? C4涨了的路过{:7_501:} whlin 发表于 2012-8-30 01:2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不知道楼主长篇大论的时候,是否在使用C1很高的硬盘.如果没有,请别拿这些百度文来显高深.
C1加一次就代表 ...
不明觉厉 顶。。。 只要C5不猛增就行了 好文章,学习一下! qianyuanaini 发表于 2012-8-30 01:1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C4涨了的路过
{:7_485:}{:7_485:}
反正C1数值大了不代表有问题。 节能硬盘是会这样,C1增长并不能代表什么, 学习了,谢谢。 本帖最后由 ssenkrad 于 2012-8-30 08:51 编辑
whlin 发表于 2012-8-30 01:28
不知道楼主长篇大论的时候,是否在使用C1很高的硬盘.如果没有,请别拿这些百度文来显高深.
C1加一次就代表 ...
拜托...那种盘一共才多少...而且重点也不是这里....何况这帮家伙都觉着win8伤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