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何以文明(节选)
本帖最后由 yc_90950 于 2014-8-24 09:46 编辑简介:本书是著名学者许纪霖深入思考中国文明和富强之关系及未来走向的最新力作。中国的崛起已经是无可置疑的事实,而文明的道路却依然漫长。我们之所以会在富强与文明的路口犹豫不决,并非我们真的有多特殊,而是中国还无法与自己在近代的屈辱历史和解,也就无法与当日之列强今日之主流世界和解。所以我们一昧追求国家之富强,却忘了文明也是与世界、与自我历史和解的一种方式。本书精选许纪霖关于“富强与文明”这个话题的十多篇文章,从多个角度探讨中国崛起之后,如何走上富强与文明的和谐共生之路。
本书犀利观点直指当下,针砭时弊,像一盆令沸腾中国清醒的冷水,令读者理性反思。
中国,何以文明
许纪霖
所谓富强,包含着三个层面,首先是器物的现代化,其次是国民精神的提升,第三个旨在实现韦伯意义上的社会—经济机器的合理化。
发展主义的国家战略与消费主义的民众意识上下合流,其背后共享的世俗目标,便是与价值、伦理与文明无关的富强。
儒家传统有修身的超越一面,也有实用的世俗一面,一旦儒家文明整体崩溃,虚无化的精神无法制约人性中被不断激发的欲望,物欲主义便如同跳出潘多拉盒子的魔鬼弥漫整个社会。脱贫致富的终极理想,再加上吃苦耐劳的国民美德,使富强的目标在中国拥有了得以实现的深厚的人力资本。
富强与文明是近代西方崛起的两大秘密,中国在追求现代化过程当中,暂时舍弃了文明,全副精力攻富强,不惜一切代价学西方,追求“富强的崛起”。
不提世界影响,哪怕可以与民国时代众多大师相比肩的人物,在当今中国也寥若晨星。中国曾经是世界轴心文明大国,后来以儒家为主体的中国文明被整体性解构,分解得支离破碎。失去了其赖以存在的社会肌体,各种思想传统犹如在空中随处飘荡的孤魂,无法形成有系统的文明整体。自1999年中国驻前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中国的民族主义不断高涨,到2008年“奥运火炬传递受阻事件”,爱国狂潮达到巅峰。然而,中国的民族主义迄今为止一直是抽象而空洞的种族符号,缺乏内在的、有深度的文化认同和价值内涵,不得不通过制造敌人、划清敌我这样的外在方式自我确证,一旦失去了对立的“他者”,“我们”便成为相互孤立、彼此竞争的一盘散沙式的原子化个...
雅克为自己的书取了“当中国统治世界”这样一个哗众取宠的名字,我很担心他会步傅高义的后尘。
中国的崛起终究要从富强走向文明,然而我们要问的是:中国将走向何种文明?是与西方对着干的封闭式文明,还是与西方视野交融的开放式文明?中国当然不会是西方文明笨拙的追随者,而应该在普世文明的规范之内走自己的道路。将普世文明简单地化约为西方价值,这是经常掐架的左右两极斗士的偷懒思路,早已被国内外大多数有识之士所摒弃。
元朝末年,打下江南的朱元璋急于称霸,问计于谋士朱升,朱升献计曰:“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进入21世纪的中国,机遇与危机并存,切莫上了马丁·雅克过于热心的当,最审慎的态度莫过于“广积粮,不称王”。这个“粮”,便是与世界主流价值接轨的精神文明与政治文明,至于能否称王,天命不可违,还是让上帝去选择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