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爷爷是行长,你想继承吗 ?
话说遥远的当年,老百姓接触的所谓银行就是临街的储蓄所了,管储蓄所就叫银行,那时到储蓄所就是存钱,每月省吃俭用,攒下个仨瓜俩枣就去存银行了,生活实属不易。我父母那时都有工作,每月也能攒下两个钱儿,也去存银行,我有时就跟着去,印象很深,那时的储蓄所都是在街边的小房子里,有柜台,但没有铁栏杆,里面坐着储蓄员,办完业务就可走了。
那时父母还算年轻,有时唠嗑孩子将来干什么,我记得母亲说过,将来必须想办法找领导走后门啊,必须让孩子上大学,必须上大学,那时的大学是工农兵大学生,不考的,因为全国大学都停招了,你家得有很广很深的路子才能去上大学,毕业后按“大专”待遇分配,就叫“工农兵大学生”,每月工资高达 47.0 元,当时是最牛的了。
那时父母根本就没想过让孩子到银行工作,根本就没有孩子去银行的想法,你想啊,那时的银行业,学历素质是最差的行业,什么回城知识青年,什么业内接班的人员都在银行,行业没有门槛,什么人都能干,你说不是最差是什么。
再后来,随着经济的好转,路边的储蓄所改名叫“支行”了,里面也有了“行长”,银行的小妹也开始技术比武了,比如快速数钞票,练习写字,怎么把那几个阿拉伯数字写得漂亮,等等。
都说人说话不能说死了,打脸的来了,我孩子毕业回国,我建议他去上海的“人民银行”总行试试,但孩子沮丧的告诉,你想哈呢,人民银行都是剑桥牛津清华北大的博士才有机会啊,我靠,没想到会这样,我说他们也有公务员考试录取的吗,孩子告知,那些都是银行的“小力本儿”,打杂的,哦,原来是这样。真是当年带搭不理,现在让你高攀不起。
近来网上有小孩子放话,爷爷是行长,爸爸是行长(支行),他长大后要继承这个行长,就我分析,家长教育没什么问题,但孩子理解有误,大人只想告诉他要好好学习,长大后也当行长,接着爸爸班儿干,这小东西也为是继承了,还说了出来,闹成误会。
教育孩子还是要看效果的,别再闹出笑话。
现实如此,不是笑话。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