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极本 or MBA?用户究竟在意什么

2014-5-6 16:40| 发布者: xchtl| 查看: 3766| 评论: 19|来自: WPD

摘要: 2014版Macbook Air近日在苹果官网低调上线,新一代MBA配置较前代差距不大,然而价格却下降到一个要害关节——999美元(13寸128GB版)。6000元区间的价位对于许多超极本无疑是一针重量级杀伤剂。从2011年“超极本”概念提出,到2013年末,超极本已经发展过三个阶段,也成为众多OEM厂 ...

wpdang_ultrabook_2

2014版Macbook Air近日在苹果官网低调上线,新一代MBA配置较前代差距不大,然而价格却下降到一个要害关节——999美元(13寸128GB版)。6000元区间的价位对于许多超极本无疑是一针重量级杀伤剂。从2011年“超极本”概念提出,到2013年末,超极本已经发展过三个阶段,也成为众多OEM厂商取代传统笔记本的主力。

愿景虽好,想要取代MBA在近期还是难上加难。据市场研究公司NPD的一份数据显示,2013年MBA在轻薄笔记本市场份额达56%,且增长势头明显。与MBA相比,超极本看似有诸多优势:Windows 8系统、多点触控显示屏、OEM服务甚至还可连接3G网络,然而即便如此,比起MBA的销售量超极本还是不占上风,这又是为何?

取巧的成本控制

与Macbook Pro相比,MBA在控制整体厚度和做工的同时,在整机配置方面也做了很大优化。2014款MBA相较去年款设备在配置上略有提升,然而价格却相较去年款降低了整整100美元,这里的成本控制又出自何处呢?

答案是:Haswell处理器芯片降价,以及速度稍慢的固态硬盘

从Computex 2011上“Haswell”概念提出到2014年MBA所采用的1.4GHz双核i5处理器,Haswell处理器在保证性能的同时成本也得以进一步下降,而即使在Macworld的评测中硬盘转速稍慢,MBA 2014在日常使用体验上并没有受到较大影响。2014款MBA在“硬盘转速”上做文章,其实是苹果压低MBA生产成本的一个取巧做法。

wpdang_ultrabook_3

而超极本为何给人以“性能提升不大,售价提高不少”的印象呢?其实成本过高主要出在这几个方面:

  • 高分辨率触摸屏:MBA的屏幕分辨率为1440 x 900,而同价位的超极本屏幕则大多选择了高分辨率触摸屏:Thinkpad S3屏幕分辨率为1600 x 900;而联想Yoga 2和索尼VAIO Pro 11则直接上了1080P全高清触摸屏。高分辨率触摸屏的成本就动辄上千元,而在Windows传统界面下,高分屏反而会带来字体发虚、窗口缩小等问题。
  • Windows 8:OEM厂商在购买Windows 8系统也需要支付相应的授权费。在微软商店中Windows 8售价为888元,而OEM搭载Windows 8的授权费也在360-480元不等。
  • 显卡:MBA搭载了英特尔核芯显卡,而处理视频编辑、运行大型游戏等对显卡有高要求的用户会更青睐Macbook Pro而非MBA。而同价位的超极本多有搭载独立显卡,如华硕UX42配置了1GB NV GT 645M;Thinkpad S3配置了1GB AMD Radeon HD 8670M

在隐性配置上增加成本,因而7000价位的超极本和传统笔记本相比优势明显,而和MBA相比并不占太大优势——相反,用户面对配置不一、造型各异的超级本往往无所适从,而偏向保守稳定的MBA。

用户在意什么?

也许大部分购买超极本的用户,并不会在乎手上的电脑支持五指触控还是十指触控,也不会纠结心思于是否支持3G上网。他们更在乎的,往往是这几个方面:

wpdang_ultrabook

  • 厚度:从取出信封的一刻开始,“薄如利刃”就成为MBA的代名词。即使至今也鲜有超极本突破MBA的厚度。2014款MBA最薄处3mm,最厚处也仅有17mm。而同价位的超极本呢?仅有Yoga 2接近MBA的厚度,而UX42、Thinkpad S3、VAIO Pro 11厚度均超过20mm。
  • 重量:MBA的重量为1.35kg,仅比一本A4纸教材稍重,而除去索尼VAIO Pro 11外,超极本中能与MBA持平的也只有宏碁蜂鸟S3、Yoga 11S等几款。
  • 续航:MBA2014续航可以达到12小时,而同价位的超极本续航时间参差不齐且不稳定,大致均维持在5-8小时之间。
  • 外观:铝合金 Unibody 机身一直是MBA的主要卖点之一,而同价位超极本外观设计能与MBA抗衡的堪称凤毛麟角。
  • 系统:对于部分用户而言,MBA是体验Mac OS最快捷的方式,而转型发展的Windows 8目前还不能成为吸引他们的理由。

7000价位的超极本,不妨重新审视自身的定位。MBA既是强大的竞争对手,也是合理的引导伙伴。Windows平台目前尚未有能和MBA全面抗衡的设备,而对于广大OEM而言,用心设计加上找准用户心理,“超极本时代”或许也在他们Windows阵营中脱颖而出最佳时机。

19

路过
7

雷人
5

握手
131

鲜花
10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72 人)

相关阅读

Empty Ads
今日最多关注
    今日最多评论

      小黑屋手机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5-2025 PCBeta.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CDN加速及安全服务由「快御」提供

      请勿发布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的言论,会员观点不代表远景论坛官方立场。

      远景在线 ( 苏ICP备17027154号 )|远景论坛 |Win11论坛 |Win10论坛 |Win8论坛 |Win7论坛 |WP论坛 |Office论坛

      GMT+8, 2025-4-26 23:4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