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版Macbook Air近日在苹果官网低调上线,新一代MBA配置较前代差距不大,然而价格却下降到一个要害关节——999美元(13寸128GB版)。6000元区间的价位对于许多超极本无疑是一针重量级杀伤剂。从2011年“超极本”概念提出,到2013年末,超极本已经发展过三个阶段,也成为众多OEM厂商取代传统笔记本的主力。 愿景虽好,想要取代MBA在近期还是难上加难。据市场研究公司NPD的一份数据显示,2013年MBA在轻薄笔记本市场份额达56%,且增长势头明显。与MBA相比,超极本看似有诸多优势:Windows 8系统、多点触控显示屏、OEM服务甚至还可连接3G网络,然而即便如此,比起MBA的销售量超极本还是不占上风,这又是为何? 取巧的成本控制与Macbook Pro相比,MBA在控制整体厚度和做工的同时,在整机配置方面也做了很大优化。2014款MBA相较去年款设备在配置上略有提升,然而价格却相较去年款降低了整整100美元,这里的成本控制又出自何处呢? 答案是:Haswell处理器芯片降价,以及速度稍慢的固态硬盘。 从Computex 2011上“Haswell”概念提出到2014年MBA所采用的1.4GHz双核i5处理器,Haswell处理器在保证性能的同时成本也得以进一步下降,而即使在Macworld的评测中硬盘转速稍慢,MBA 2014在日常使用体验上并没有受到较大影响。2014款MBA在“硬盘转速”上做文章,其实是苹果压低MBA生产成本的一个取巧做法。 而超极本为何给人以“性能提升不大,售价提高不少”的印象呢?其实成本过高主要出在这几个方面:
在隐性配置上增加成本,因而7000价位的超极本和传统笔记本相比优势明显,而和MBA相比并不占太大优势——相反,用户面对配置不一、造型各异的超级本往往无所适从,而偏向保守稳定的MBA。 用户在意什么?也许大部分购买超极本的用户,并不会在乎手上的电脑支持五指触控还是十指触控,也不会纠结心思于是否支持3G上网。他们更在乎的,往往是这几个方面:
7000价位的超极本,不妨重新审视自身的定位。MBA既是强大的竞争对手,也是合理的引导伙伴。Windows平台目前尚未有能和MBA全面抗衡的设备,而对于广大OEM而言,用心设计加上找准用户心理,“超极本时代”或许也在他们Windows阵营中脱颖而出最佳时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