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Firefox 的 VP Jonathan Nightingale 在 Mozilla 官方博客上发表了一篇博文,为其公司在浏览器新标签页上插入赞助商广告的行为辩护。但偏偏有些人将其解读为:Firefox 受到了许多用户的抱怨,将放弃该策略。 这曲解了博文原话:“A lot of our community found the language hard to decipher, and worried that we were going to turn Firefox into a mess of logos sold to the highest bidder; without user control, without user benefit. That’s not going to happen. ”(许多用户误解了我们的信息,担心我们将 Firefox 变成一个充斥着各类商家 Logo 的地方,他们将被剥夺控制权,也会失去用户权益。这是不会发生的。) Nightingale 只是单纯地表示,Mozilla 将循序渐进地推进该新广告政策——先期,在新标签页中插入经过挑选的赞助商的信息,用作测试——未来再做最终决定。另外,这些赞助商信息是基于用户频繁访问的站点而产生的——若你是一名全新的用户,那么你的标签页中不会出现任何广告信息——如果用户没有手动管理这些信息,那么它们将会在新标签页中待上 30 天。 Firefox 作为一款开源浏览器产品,一直以来对任何沾了“商业气息”的行动都谨小慎微——事实上,Mozilla 此前从未在 Firefox 中为任何公司做过广告——该公司始终在维护自己的品牌形象:独立、有使命感的组织。可英雄也要吃饭的。长期以来除了和 Google 的合作之外,Mozilla 几乎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在 2012 年,97.9%的收入来自搜索引擎合作,其中大半是 Google 掏的钱包。 Mozilla 此举或是参考了 Opera 浏览器此前通过在新标签页中插入广告成功增收的事迹。Opera 还于去年 9 月,以及今年 4 月分别推出基于WebKit的iPad版Opera Coast浏览器,及纯手势触控的iPhone版Coast。在移动时代,抢占手机和平板浏览器市场非常具有商业意义。但 Mozilla 尚未就此有所表示。 从这件事上不难看出,开源对大公司来说及有利也有弊,正所谓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开源英雄也要资金来维护正常的运转。但我觉得,即使是有着最好的开源标签,也可以适当的加入赞助广告。开源虽然不意味着免费,广告的收入也是绝大部分的来源,只要Firefox能够一如既往的提供优秀的浏览体验,相信用户还是会坚持使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