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公关协会:把删帖公司扫出公关行业

2010-3-19 13:48| 发布者: vodoboy| 查看: 1764| 评论: 0

谁出钱,删帖公司就为谁卖命,在网络上实施“暴力”,压制网友的声音,被称为“网上黑社会”。职业网络删帖公司生意红火,由此引起了诸多争议。近日中国国际公关协会在北京发布了《网络公关服务规范》(指导意见),协会常务副会长郑砚农表示,要把负责“网络删除负面新闻”之类的“公关公司”完全摒弃在公关行业外。

  狂言

  “108家网站的帖都能删”

  “删帖公司”又叫“网络危机公关公司”,其实就是以删除网帖为手段来敛财的公司,也有叫“网络打手”、“网络公关”或者“危机公关”。

  在谷歌搜索“删帖公司”,竟然有4700000条结果。这个“删帖产业链”的规模,可见一斑。“删除负面消息,网络危机公关,删除负面新闻,删除百度知道,删除贴吧,删除博客”等广告语随处可见。打开其中一个网站,该自称从事“品牌维护”的网站在“网络负面信息删除”一栏中的合作网站一栏写着“搜狐、163、腾讯、百度、谷歌……”还号称可以帮助企业进行“口碑营销”,其合作单位包括了各大论坛,天涯、猫扑、百度贴吧等赫然在列。

  该网站的工作人员宣称,他们主要是“靠关系”删稿,除了政府的通报批评外,他们公布的“108家合作网站”的稿子都可以删,网页“快照”也能删。

  揭秘

  靠各网站“合作人”删帖

  据知情人士透露说,删帖公司就是所谓的网络公关公司,和一些大论坛版主有良好的关系,通过关系将有关企业的负面帖子彻底删除。“我们在各个网站都有固定的‘合作人’,这是我们长期建立起来的‘渠道’。”这就相当于删帖公司是一个中介,为网站和需要删帖的人架起了一条沟通的桥梁,架桥的工具就是钱和关系。目前,一些删帖公司的“渠道”已经遍布到了大小论坛,甚至各个门户新闻频道。

  如果这招失灵,删帖公司还有“沉帖”的招数,通过发大量的帖子把负面帖子压下去,沉到论坛靠后的页面。

  此外,删帖公司还会使用搜索引擎优化,在网上发大量的正面帖子,帖中包含重要的关键字,这样搜索引擎的前几页捕捉到的都将是正面消息,删帖的效果也就达到了。

  国内某知名论坛的一位版主在接受采访时说:“发帖没有什么成本,但是删帖的成本是比较高的,如果真的要封锁消息,没有十万元以上根本别想,即便有十万、几十万也不能保证全部清理干净,所以现在的删帖公司都是按照每条收费,正常的删帖价都是2000元左右一条。”

  然而,多家门户网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均表示和这样的公司合作绝无可能。

  出招

  新规范对删帖说“不”

  近日,中国国际公关协会制订的《网络公关服务规范》(指导意见)公布,这是我国针对网络公关业务的首份行业性标准文件。该文件内容涉及网络公关定义、业务内容、技术应用、工作流程、收费模式等,并提出“不传播任何不符合事实、夸大宣传或有待确认的信息”、“不从事任何不道德、不诚实或有损他人尊严或信誉的传播活动”、“抵制各种欺骗客户和公众的信息传播活动”等十项行业道德规范。网友尤为关心的是这份文件能否对目前日益猖獗的网络删贴公司起到遏制作用。

  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常务副会长郑砚农表示,要把负责“网络删除负面新闻”之类的“公关公司”完全摒弃在公关行业之外。然而,一位从事网络删帖业务的人士表示,从事网络删帖业务的多为小团体或者个人,根本不在协会规范所辖范围内,新规范想要杜绝网络删帖将很难。“大的网络公关公司根本看不上网络删帖这样的小业务,网络删帖是生存困难的网络公关公司或者个人从网络公关市场中谋到的一丁点蛋糕屑。”

  “删帖公司是在打法律的‘擦边球’,”有法律界的专家说,目前还没有法规对职业删帖公司的经营行为进行限制和规范,从而造成监管困难的局面。

  为保障网络的健康,网友与专家都呼吁,互联网相关法律和规则体系应该加快建立并完善,以杜绝这种“删帖”行为的继续进行。

  一家之言

  删帖公司损害了谁

  稍有经验的网民都知道,删帖之类,大多并非像黑客攻击那样只是一种技术问题,而是一种公关行为,是删帖公司在充当买主与网站工作人员之间掮客的同时,对社会公平的腐蚀和赎买。

  而对于在其中上下其手,赚得盆满钵满的删帖公司来说,如果我们认同他们不违法,他们拥有的恐怕不只是成就感得意感了,从“3·15”临近,删帖价码成倍增长看,从秒删、屡删不爽的专业水准看,这样的公司之生财有道、之发展壮大,就是某些有志于振兴网络新兴媒体的志士仁人们,也只有佩服有加的份儿了。

  “3·15”火了删帖公司,足以让公开公平的诉求无法见光,公正的呐喊消失于无形。看来,被删帖公司所玷污和损害的最大受害者,恰恰是法律和法治精神。

  经典案例

  “删除网帖”最经典的案例,或许应该追溯到2007年的“三鹿奶粉”事件。早在奶粉事件曝光前,网上就出现过一些宝宝喝三鹿奶粉长结石的帖子,但这些负面消息很快就“烟消云散”,事后究其原因,原来是前三鹿集团及时掏了300万元,成功地“公关”了一家著名的搜索网站。这使得有毒奶粉在更长的时间里蒙骗消费者,最终也使三鹿集团自身陷于泥沼而难以自拔。


路过

雷人

握手
1

鲜花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Empty Ads
今日最多关注
    今日最多评论

      小黑屋手机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5-2025 PCBeta.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CDN加速及安全服务由「快御」提供

      请勿发布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的言论,会员观点不代表远景论坛官方立场。

      远景在线 ( 苏ICP备17027154号 )|远景论坛 |Win11论坛 |Win10论坛 |Win8论坛 |Win7论坛 |WP论坛 |Office论坛

      GMT+8, 2025-4-28 22:0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