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移动为何对苹果不离不弃

2010-3-20 13:11| 发布者: vodoboy| 查看: 3243| 评论: 1

日前,中移动发布了2009年的全年业绩报告,其营收和利润的增长明显减缓,与此同时,中移动董事长王建宙再次对媒体重申了有意与苹果合作引入 iPhone和最新发布的iPad的意愿。其实从去年开始,王建宙已经在不同的场合多次表示与苹果合作,但由于各种因素导致这种所谓的强强合作始终未能变 成现实,这也在某种程度上让中移动在有竞争力终端匮乏的情况下采取了变通的市场策略,但从年终的财报看,某些变通的市场策略对于拉动中移动,乃至中国 3G业务的发展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

笔者记得在去年中移动在推广3G业务时,给业内印象最深的就是与PC厂商合作的上网本。按理说上网本在去年的势头一直很猛,这也是中移动期望利用上网本终端来推进3G应用的一个重要策略,并且应该是寄予了比较高的期望,但通过一段时间的推广之后,其所销售的数量远未达到预期,这一方面说明了中国3G市场的特殊性(与上网本买得火爆的欧美市场相比),同时也让中移动意识到3G应用最佳的终端可能还是智能手机。也许中移动早就知道手机终端的重要性,但无奈当时的TD手机无论是在数量还是品牌上均落后于对手,这也是为何王建宙始终强调手机终端重要性的原因。

那么再看中移动在手机终端的策略,由于其采用自主的TD标准,这让其与先于它的其它两个标准相比失去了先机。所以中国移动集团主导研发和推出了智能移动终端软件OMS平台,并联合终端厂商推出了OPhone手机,以期从软件(操作系统层面)带动和引导自身3G产业的发展,并借此达到控制终端的目的。为此中移动出资6.5亿元与9家手机厂商和3家芯片厂商签署“联合研发”合作协议,尽管达到了丰富TD产品线的目的(研发了11款TD手机),但似乎没有一款可以在市场中叫得响。本来寄希望于与联想移动合作的OPhone能够带来一定的市场效应,但由于价格等原因,该效应始终未能显现,而随着年底联想集团回购联想移动,并发布新的LePhone,预示着中移动一个本应成为OPhone平台典型成功案例的终结。

除了手机平台外,中移动去年还希望在应用端作为3G的突破口。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移动MM。虽然发布之初中移动和业内都充满了期待,并且采用了激励机制来丰富MM的应用数量。但从目前其应用数量不足1万来看,虽然其开放的策略支持的终端数量不少,但显而易见的是,其对于应用的拉升作用并不明显。要知道,苹果仅仅一款iPhone的应用就达到了13万,下载次数更是屡创新高。事实证明,中移动在有竞争力终端匮乏之下所采取的曲线策略均未达到理想的效果。这让中移动再次意识到了苹果的重要性。

其实,除了上述的曲线推3G外,中移动期间还希望利用3G终端当2G用的策略来拉动终端的普及,但结果证明效果也是微乎其微。本以为年底前的诺基亚能够在手机终端提振一下中移动的信心,无奈的是,诺基亚一款技术平平的手机,无论从量还是质上,都让提振化为了象征性的支持。

可以说,中移动不论是在终端市场的直接发力,还是曲线弥补终端的软肋,对于其整个3G业务来说都没有达到作为老大所应具有的效应。倒是对手中国联通在去年拿下了与苹果iPhone的合作。也许业内会质疑,既然联通已经先于移动拿下了苹果,移动还有何充分的理由继续寻求与苹果的合作呢?实际上这从联通与苹果合作后的表现可以找到答案。据统计,自去年10月与苹果合作后,联通iPhone的出货量仅为30万台,这除了联通近日对外界所言的价格过高外,笔者认为这与联通对于iPhone的市场推广策略不利也不无关系。而这无疑让中移动看到自己如果与苹果合作的话,仍有后发制人的机会。

综上所述,从中移动过去一年的主观努力及对手的客观表现看,中移动与苹果合作对于中移动3G业务的拉动效应依旧存在,这也是为何王建宙近日再次表示出与苹果合作的迫切性所在。

1

路过

雷人

握手
1

鲜花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Empty Ads
今日最多关注
    今日最多评论

      小黑屋手机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5-2025 PCBeta.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CDN加速及安全服务由「快御」提供

      请勿发布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的言论,会员观点不代表远景论坛官方立场。

      远景在线 ( 苏ICP备17027154号 )|远景论坛 |Win11论坛 |Win10论坛 |Win8论坛 |Win7论坛 |WP论坛 |Office论坛

      GMT+8, 2025-4-28 22:0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