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戴习为、张亚勤到陆奇,盖茨身边的华人智囊

2014-9-15 14:12| 发布者: xchtl| 查看: 7807| 评论: 6|来自: WPD

摘要: 1994年3月中旬,日本羽田机场,个子不高的戴习为正在空着手追着前面拎着行李奔向转机口的盖茨,虽然有点迟但终究还是赶上了飞往中国的飞机。这毕竟是盖茨的第一次访华,他不想出任何差错,而陪在他身边的就只有戴习为一个人。后来戴习为笑称:“盖茨都为我拎过包!”戴习为的名字让 ...

1994年3月中旬,日本羽田机场,个子不高的戴习为正在空着手追着前面拎着行李奔向转机口的盖茨,虽然有点迟但终究还是赶上了飞往中国的飞机。这毕竟是盖茨的第一次访华,他不想出任何差错,而陪在他身边的就只有戴习为一个人。后来戴习为笑称:“盖茨都为我拎过包!”

戴习为的名字让老一辈人感叹,让年轻一辈人陌生。

老D(戴习为在自传中对自己的称呼)他曾是IT界技术级别最高的在美华人,在微软身居要职。他是盖茨首次访华的唯一亲随,在微软的经历让他成为传奇般的人物。多年过去,这个名字早已尘封在档案中,但他却开了微软华人高层或者说盖茨身边华人智囊的先河。

原本最先听说老D以为曾是微软高层必然就是一位典型“理工男”,但由他自己撰写的自传《过河卒》却让我看到了这位“理工男”背后细腻的思维、老辣的视角和幽默的笔触。现在能够在网络上找到戴习为的资料并不多,而我对他的了解也多数来自于他的自传《过河卒》。

老D是改革开放之后的第一批留美学生,出身书香门第。作为“洋插队”的第一批实验苗,老D就像是所有海外奋斗故事里说的那样,在美国刷过盘子,找过工作。最终凭着在阁楼里研究出来的笔输入专利赢得了IT霸主微软公司的高达X位的股票,并转任进入微软公司成为高级架构师,而他最重要的身份是盖茨访问中国时的私人顾问,也正是那次盖茨的访华打开了微软在中国的大门。

从他之后,我们看到在微软高层越来越多的华人身影的出没,而这些人都或深或浅的影响着微软,影响着中国IT圈。

1997年底,在刚刚完成了亚洲之行的回程航班上,比尔•盖茨决定从印度、日本、中国等国家中,选择在中国设立微软研究院,投资8000万美元。这一决定最终让现在的微软亚太研发集团成为微软海外最大、体系最为完备的研发机构,同时也为中国的研发市场输出了大量微软系人才,铸就了中国IT圈的“黄埔军校”。

李开复,微软在中国研发力量的缔造者,虽然他之后跳槽到Google并且现在多以人生导师的身份出现,但并不能否认当年他为微软在中国研发力量上做出的贡献。而他也是当时盖茨身边最为重要的“华人智囊团成员”。

在做出在中国设立微软研究院的最终决定之后,盖茨希望微软在中国的研发能够有一个中国背景的人来领到,这时候最佳人选就是生于台湾且在美国受教育的李开复,他了解如何将微软的概念销售给中国官员和学者。1998年7月,李开复正式加入微软中国,开始着手整合微软在中国的研发力量,缔造微软亚洲研究院的雏形。而在李开复进入微软之后,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在美国加入微软的张亚勤。

不得不说盖茨的独到眼光,张亚勤与李开复以极强的个人关系和对微软品牌的良好运用,在很短的时间内为微软中国研究院聚集了一大批国内顶尖的研发实力在张亚勤回到中国之后,凭借其个人人脉,找到了大量愿意加入微软的中国科学家。在希格玛大楼开始了微软中国研发之旅,当然那时没想到希格玛大楼会这么快不够用。

  • 1998年张亚勤(前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在美国加入微软
  • 1999年初张宏江(前微软亚太研发集团首席技术官)加入微软
  • 1999年初沈向洋(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加入微软
  • 1999年5月李世鹏(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加入微软
  • 1999年7月张益肇(微软亚洲工程院副院长)加入微软

……

全国顶尖科学家聚集到微软,开启了微软中国研究院随后的辉煌。在张亚勤、李开复的带领下,微软中国研究院以新一代多媒体、新一代用户界面和新一代信息处理技术为主要方向开展基础研究。并且被MIT称之为“全球最火的计算机实验室”。而现在微软亚洲研发集团的成绩已经让所有微软人骄傲,也成为微软现在“China Frist”战略下,走在最前面的排头兵。

张亚勤是过去数年微软在中国研发界与学术界的代言人,而张亚勤也是盖茨华人智囊中的重要成员。现在我们在Windows ClearType文本显示调试中看到的“中国智造,惠及全球”的理念,便是来自亚勤领导下的微软亚太研发集团。

盖茨是亚勤在微软的导师。而在其回到微软总部工作的那几年,在微软总部与盖茨之间有着更深的交流。并且在Google疯狂挖角微软中国研究院的危急时刻,受命于盖茨,重新回到中国主持大局。我见过几次亚勤,待人温文尔雅,且思维清晰,他愿意和不同的人多聊天,在接受不同思维的同时,自己也有独到的见解。

张亚勤逐渐成为了微软在中国乃至亚太地区的名片,同样,他也成为盖茨身边必不可少的华人智囊团。

与老D的收购、李开复的钦点、张亚勤的导师关系不同,陆奇是被鲍尔默“挖角”。

没接受李开复的邀请,陆奇直接去了雅虎。在雅虎工作了几年之后,老乡沈向洋的一个建议改变了他之后的直接道路。“鲍尔默想找你聊聊。”于是陆奇开始和鲍尔默进行了一个长达6个小时的会谈,随后陆奇来到了雷德蒙德主管微软搜索业务。

而他与前CEO盖茨之间,有着大量的交谈,包括人生、孩子、战略、商业……盖茨给出了很多工作建议,陆奇向盖茨提出了很多自己的看法。

他的见解给微软带来了互联网化的机遇,Office与Bing成为微软当下最为重要的业务重点。在今年上海的Office发布会之前,陆奇给我的印象就是一个可爱的技术男,其远比干巴巴的文字描写要丰满的多。

除了这些人,盖茨身边还有沈向洋、洪小文……

他们让当年的盖茨更加了解中国,让现在的微软更加重视中国。

8

路过
1

雷人
1

握手
25

鲜花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35 人)

相关阅读

Empty Ads
今日最多关注
    今日最多评论

      小黑屋手机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5-2025 PCBeta.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CDN加速及安全服务由「快御」提供

      请勿发布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的言论,会员观点不代表远景论坛官方立场。

      远景在线 ( 苏ICP备17027154号 )|远景论坛 |Win11论坛 |Win10论坛 |Win8论坛 |Win7论坛 |WP论坛 |Office论坛

      GMT+8, 2025-4-26 15:5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