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或许这标志着这项 Google 以及放弃了用 google+,在社交产品上与 facebook, Twitter 一争高下的努力。其实这个不难理解,为什么更多的用户使用 Google 引擎,而没有选择功能更强大的 Bing,在同类产品差异化不是足够大的时候,并且这些差异功能没有足够吸引人的话,用户很难放弃原有的习惯投入新产品的怀抱中。 Google+ 主打的圈子交际功能,更多的是 Facebook 缺点的修正(其实 facebook 也可以实现,只不过比较麻烦)。但是对于 Google 来说,没有很强的社交基因,但是拥有很强的产品基因。
于是 Google 在 2011 年动手了:
比强推产品更糟糕的是对用户隐私的轻慢。 实名制注册让用户的个人信息展示在 Google+ 的主页,让一些注重隐私的用户有“被披露”的不适感。在评论 Google 产品的时候,名字也会实名显现出来。甚至用户的实名评论会出现 Google 的搜索结果中。 据 2013 年统计数据,全球最活跃的社交网络排名中,Google+ 活跃用户数仅为 3.27 亿,远低于 facebook 的 11.3 亿。调研机构 Shareaholic 在 2012 年 9 月到 2013 年 9 月对 20 万个出版商进行跟踪统计,发表了一份社交网络导流报告,指出Facebook、Twitter的流量引导效果最好,而Google+的引导效果垫底,在总的导入流量中,它仅仅占比 0.04%。 低于预期的风评和业绩并没有让 Google 收手,几乎就在 Shareaholic 就在这份报告发布的同。Google 强制的在 youtube 评论界面强制绑定 google+ 的账户。此举彻底激怒了YouTube社区乃至以外的人群。愤怒的用户在 Change.org 网站上发起反 Google+、要求恢复原有系统的请愿活动,获得了超过近 17.5 万人的签名支持。 Google 听到了这些反对的声音。4 月,Google+ 之父维克•冈多特拉 (Vic Gundotra) 从公司离职 同时 Google+ 内部的人事也开始了一些调整,部分职能被并入 Android 团队。之后 Google+ 的铁腕政策就逐渐被放弃。
不过 google+ 虽然失宠,但也未完全被放弃治疗。Techcrunch 从 Google 内部获悉,Google+ 未来可能会转型为一个线上平台。 Google+ 的故事大概可以告诉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