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不知道克里斯托弗•诺兰(Christopher Nolan)是谁,我们首先推荐你去看《盗梦空间》,烧完脑后再继续看《星际穿越》,这时候你就知道他是谁了。 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近日与新片《星际穿越》再度登上国内外各大娱乐新闻版头,甚至是科技新闻版头的头条。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报道是集中于《星际穿越》这部剧情来展开的,剧情是基于知名物理学家基普•索恩的黑洞理论经过合理演化,后续加入人物和故事情节改编而成的,其中涉及到大量的天文学知识。于是就出现了以下几个场景:
WWT:透过浏览器遨游太空微软支持太空探索,其中当然少不了“微软暗黑科技事业部”(微软研究院)提供的支持。2002年,在微软研究院和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大学的策动下,WWT(World Wide Telescope)诞生了,也就是万维天文望远镜。 微软首先为万维天文望远镜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数据库,然后里用微软研究院提供的数据可视化工具对获取到的太空图像数据进行分析,并保存到数据库中,方便调用。为了扩充数据库,微软还与NASA签署协议,NASA为微软提供海量的太空图像数据。当然,用户还可以通过Layerscape在WWT中可视化地理数据,也支持圆顶投影。为了在不同浏览器上获得更好的体验,微软还在网页开发的时候加入Silverlight技术。 在2008年末,万维天文望远镜已经拥有1500万活跃用户。现在它不仅仅用来研究宇宙空间,还被广泛运用于天文知识的教学演示。 NUIverse:“开飞船探索宇宙”NUIverse的全称是Natural User Interface to Explore the Universe,意思就是通过自然用户交互界面来探索宇宙。NUIverser其实是微软开发的一款宇宙模拟器应用,它给用户提供了一个类似沙盒游戏般开阔的宇宙场景,感觉就像是亲身在开飞船你探索宇宙。 不过重点是,这款宇宙模拟器应用需要搭配设备和技术才能获得自然用户交互的体验。微软在WPC 2012上用三星的超大触摸屏平板Samsung SUR40来演示这款模拟器应用。自然用户交互的体验来源于微软的PixelSense技术,这个技术能够识别出放在触摸屏上的手指或者是其他物体,同时支持50多个点触摸,屏幕像素还能够识别接触屏幕的物体,对其进行一系列的处理并获取数据。这样说可能比较笼统,看完上面的视频你就会更了解。 Kinect:远程探索宇宙Kinect体感控制器出现之后,微软似乎就已经看到了这款设备代表着交互方式的革新,它的使用场景也不可能会仅仅局限于Xbox游戏主机。同样的,Kinect也被运用于太空探索。2013年末的时候,NASA就在开始研究使用第二代Kinect搭配Oculus Rift 的虚拟现实技术,希望能够提高对机械设备的控制能力。 说的通俗一点,NASA希望使用Kinect和Oculus Rift的虚拟现实技术来实现对机械人的远程控制。宇宙空间站的宇航员可以使用Kinect,头戴虚拟现实头盔来实现对空间站外的机械人进行控制,减少太空行走的时间成本和风险。当然,还可能实现在地球上远程控制太空中的机械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