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的3P

2010-4-9 11:11| 发布者: vodoboy| 查看: 1418| 评论: 0

网易科技专栏作者 胡泳

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刚刚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的美国人(92%)使用多种平台获取新闻。在所有的新闻平台中,互联网已经占据老三的位置,次于地方性和全国性的电视新闻,但领先于全国性和地方性的报纸以及广播。只有7%的美国成年人只从一种媒介平台获取每日新闻,此种平台要么是互联网,要么是地方电视台。除了排位的显著性,我们还可以观察到互联网已然成为新闻消费模式的一部分:59%的美国人在典型的一天当中,既从线上也从线下的新闻源获取信息。

人们与新闻的关系在发生变化,而处于变化中心的是互联网与移动技术。在今天的多平台媒介环境中,新闻演进为“3P”状态:

第一,新闻是可携带的(Portable):33% 的手机用户现在通过手机获取新闻。在一定程度上,手机在变成有力的新闻采集工具。

第二,新闻成为可定制的(Personalized):28%的互联网用户会进行页面定制,混合不同的新闻源,设定自己感兴趣的题目,“我的日报”(The “Daily Me”)开始成形。

第三,新闻成为可参与的:37%的互联网用户对新闻的生成有所贡献,比如发表自己的评论,或是在像Facebook、Twitter这样的社会性媒介中加以分享传播。人们还使用社会性网络对新闻予以过滤、评估和作出回应。

也许我们还可以在“3P”之上再加一个“P”:新闻正变得无所不在(Pervasive)。如果我们经由移动互联网设备彼此高度互联,我们将得以在任何地方和任何时间获取新闻。随着视频显示器变得更快、更便宜、更聪明,它将有可能嵌入各种物品当中——不论是建筑物、交通工具还是厨房用具。我们面临着信息的汪洋大海。

在很大程度上,人们的新闻体验,特别是网上的新闻体验,正在变成共享的社会经验:人们在电子邮件中互相交换links,在社交网站的feeds中张贴新闻,在Twitter的tweets中传播故事,在论坛中讨论新闻事件的意义。值得今日的新闻工作者高度关注的是,新闻消费现在演变为社会参与和社会驱动的活动。公众毫无悬念地已然成为新闻过程的一部分。

如果观察得足够仔细,我们可以说,获取新闻一向就是一种社会行为。例如,很多人关心新闻是因为他们喜欢和别人一起议论天下大事。当然,有一部分人会更自觉地把紧跟新闻看作公民的一项义务。而且,从来都不乏这样的情形:人们依赖身边的人告诉自己世界上发生了什么事。在网上,所有这些行为都变得更加普及了。有位网友在微博上感叹:“不上微博觉得社会多美好,上了微博觉得社会太黑暗了,没有安全感!” 其实,社会还是那个社会,只不过他关注了此前没有关注的人,读到了此前没有发现过的links/feeds/tweets。

在一个新闻可以持续不断地得到更新、大家又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它们的媒介环境中,世界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是一个值得所有人深思的问题。

(胡泳供网易科技专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简介: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博士。价值中国网(www.chinavalue.net)总编辑。中国传播学会常务理事。著有《网络为王》、《众声喧哗》等,译有《数字化生存》、《未来是湿的》等。

现为网易科技专栏独家供稿,与读者分享他眼中的互联网。

1

路过

雷人

握手
1

鲜花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Empty Ads
今日最多关注
    今日最多评论

      小黑屋手机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5-2025 PCBeta.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CDN加速及安全服务由「快御」提供

      请勿发布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的言论,会员观点不代表远景论坛官方立场。

      远景在线 ( 苏ICP备17027154号 )|远景论坛 |Win11论坛 |Win10论坛 |Win8论坛 |Win7论坛 |WP论坛 |Office论坛

      GMT+8, 2025-4-29 06:4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