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里·佩奇,最乌托邦的商业人物

2014-11-14 17:26| 发布者: xchtl| 查看: 4060| 评论: 10|来自: ifanr

摘要: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站在 Google 公司镁光灯前的都是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一位就任过 Novell 和太阳微系统等著名公司的职业经理人。而作为 Google 的联合创始人,拉里·佩奇(Larry Page)一直以”产品总裁”的角色深居幕后。用 Google 早期的一个比喻,佩奇不再驾驶 ...

Bloom Energy Touts Breakthrough In Affordable Energy Technology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站在 Google 公司镁光灯前的都是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一位就任过 Novell 和太阳微系统等著名公司的职业经理人。而作为 Google 的联合创始人,拉里·佩奇(Larry Page)一直以”产品总裁”的角色深居幕后。用 Google 早期的一个比喻,佩奇不再驾驶这辆货车,他已经聘请了一位司机,他只需要在后面做白日梦。

作为硅谷乃至世界企业史上最非正统的管理试验之一,Google 空降的这位职业经理人承担的不仅仅是公司的日常运营,还包括对佩奇和另外一位联合创始人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所谓的成人监护。因为在投资人看来,这位初出茅庐的小伙子并不适合领导一家大公司。

尽管越来越少地参与公司的日常运营,但涉及重大战略决策时,佩奇仍然是 Google 公司屈指可数的决定性人物,比如 Google 数十亿美元购买无线频谱,以及在 2006 年以 16.5 亿美元收购视频分享网站 YouTube。事实上,回顾这些陈年旧事可以发现,Google 如日中天的项目,大多来自佩奇当年颇具前瞻的判断。

比如说 Android 项目。2005 年,佩奇希望打造一种手持计算机,它能承载 Google 服务遍及全球每一个人的口袋。佩奇看中了由安迪·鲁宾(Andy Rubin)创立的创业公司 Android,并将其收购。令人咋舌的是,直到交易完成,佩奇都没有将这比 5000 万美元的交易告诉施密特。

或许是两次空前的成功极大地提升了佩奇对自己管理能力的信心,时隔 10 年后的 2011 年 4 月 4 日,38 岁的佩奇接过了“导师”施密特的指挥棒,正式地出任 Google CEO。

在此后的 3 年里,这位毕业于斯坦福大学的工程师在管理企业方面表现出了超凡的才干,他一手推动 Google 核心业务在商业上的持续成功,另一手以宏大的远见让 Google 保持时代浪尖的姿态。他两次重组管理层,砍掉了大量产品,将旗下各种产品整合在一起,统一了 Google 旗帜鲜明的产品和风格,带领 Google 稳健地走过了搜索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

《财富》杂志披露,在过去 3 年里,Google 年增长速度超过 20%,公司的现金储备也从佩奇出任 CEO 时的 370 亿美元增长至约 620 亿美元。The Search 一书作者、企业家 John Battelle 评价说:“Google 在科技产业可谓‘前无古人’,包括多个方面:财务业绩、市场覆盖范围和远大抱负。”

如今的 Google 不仅继续坐享庞大的搜索和广告业务其成,还在邮箱、地图、Chrome 等业务全面开花,而作为承载 Google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核心业务,Android 不仅仅占领了全世界超过 80% 的智能手机,还正在以构建一个“多屏世界”的目标向电视、可穿戴设备和汽车上蔓延影响力。

“我们只完成了可能性的 1%,甚至连 1% 都不到……” 2013 年的 Google I/O 大会上,带着嘶哑的声音,拉里·佩奇发表了一段 10 分钟的主题演讲,无关商业和产品,佩奇展望了更多未来技术,他认为 Google“应该去创建一些从未存在过的东西。”

2012 年秋天,当 Martin Sorrell 造访 Google 时,拉里·佩奇派了一辆车去 20 英里外的 Rosewood Hotel 迎接这位广告大亨,只不过,这这辆克萨斯 SUV 是自己开过去的,它以雷达、传感器和激光扫描仪替代了司机。Sorrell 惊讶地说:“这太不思议了。”

google-self-driving-car-brin-page-schmidt_thumb

作为神秘实验室 Google X 的一个项目,无人驾驶技术并不是佩奇接待贵宾的伎俩。尽管还没有做好投向市场的充足准备,但 Google 无人驾驶汽车已经在加州的公路上无事故行驶了数十万英里,公司依旧还在为自己的技术在美国获得批准而奔走游说。

在距离山景城 Google plex 总部大楼半英里远的一座二层红砖建筑园区,你可能会看到喷泉、公司配发的自行车、带有磨砂玻璃窗的会议室、自动驾驶赛车,还有画着太空升降梯图示的白板。Google X 实验室就位于这里。

Google X 里存在着大量疯狂的项目,Google 将这些看起来不大可能实现的项目称为“moonshot”,这些项目必须通过激进的方式和突破性技术才能解决,因此,一个moonshot需要大量的资金,即便是该项目可能永远都不会有任何成果。

Project loon

在佩奇的领导下,“moonshot ”式的创新项目越来越多地公布于众。比如比宽带快 100 倍的互联网连接服务 Google Fiber、旨在通过向平流层释放热气球为贫困地区带去互联网服务的 Project Loon。在科技之外,Google 甚至希望在生物技术领域有所作为,比如对生物技术公司 Calico 投资数亿美元,研究延长人类寿命的技术。

在媒体的大肆渲染下,大众对于 Google 这些神乎其神的项目似乎已经麻木了,尤其是 Google 成熟的产品尚离人们很遥远时,这些虚无缥缈的未来科技更是让大众无所适从。

但科技和未来就是这样难以触手可及又出乎意料。事实上,我们现在享受到的技术,大多源于十年前甚至更早年代的研究。正如佩奇所说:“今天,这些想法看似非常疯狂,但如果过去的经验能指引我们未来如何取得成功,那么今天的这些重要赌注在几年后不会显得奇怪。”

而从商业竞争的角度上看,互联网巨头的未来之争正在从移动互联网的软硬件层面向更高层级的普适计算发展。物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如果看看最近 Facebook、微软等巨头的重要动作,这些频频可见的关键词正在定义未来的方向。

无人驾驶汽车、恒温器、机器人、智能手机这些看似毫无章法的领域,其实背后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人们触及到的一切都能通过计算获取并深刻理解,从而预测人们的需求,提供给人们所需要的一切,进而改善人们的生活。这其实就是佩奇对“搜索”总结出最宽泛的定义。

佩奇之所以要让 Google 车轮运转得更快一点,还在于科技行业革命的规律:

“毫无疑问,许多公司逐渐习惯于从事他们已经能做好的工作,仅仅只是进行增量式的改变。这种增量式的思维方式逐渐变得不合适,尤其是在科技行业,因为科技行业的改变通常都是革命性,而非改良性的。”

佩奇的雄心并非得到所有人的认可,在批评者和竞争者严重,Google 的 Don’t be evil 只是一句粉饰的公关口号,而 Google 对新领域的广泛布局也只是利用了自己强大的资金和市场优势。

对于这些批评,佩奇并不太在意。他说,驱动他做出这些决策的原因很简单——是否对世界产生积极的影响。

30

路过
1

雷人
1

握手
72

鲜花
7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11 人)

相关阅读

Empty Ads
今日最多关注
    今日最多评论

      小黑屋手机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5-2025 PCBeta.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CDN加速及安全服务由「快御」提供

      请勿发布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的言论,会员观点不代表远景论坛官方立场。

      远景在线 ( 苏ICP备17027154号 )|远景论坛 |Win11论坛 |Win10论坛 |Win8论坛 |Win7论坛 |WP论坛 |Office论坛

      GMT+8, 2025-4-26 13:1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