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眼,Xbox One已经发售了一年有余,尽管近期微软为自家主机大张旗鼓的宣传和庆祝显得形势向好,但玩家们和雷德蒙德都明白,自去年堪称灾难性的E3发布会以来,微软这一年多来的努力全是为了给之前一系列的决策失误买单,甚至这些看似“向好”的成绩与同期竞争对手索尼的对比下,甚至都难言优异。 我们仍记得去年Xbox One初发布时“电视 电视 电视 ”的诡异宣言,以及2013年E3发布会时令全场震惊的定价和游戏所有权策略,捆绑Kinect的决定现在看起来也不够明智,以及与这一系列让玩家生气的政策比起来更令开发者摸不着头脑的独立游戏和DRM政策的修改。
那么,一年的大考结束了,微软交出了一个怎样的成绩单呢? 上面的信息图是就是微软想告诉我们的一切,虽然在最为重要的销量上依旧遮遮掩掩,相比之下索尼公布的PS4一周年的信息图则大方许多,或许从这个细节上来看许多言中之意不言自明,即使Xbox One销量在这一年里长期落后PS4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 对于过去的一年里次世代游戏主机竞争的双方来说,我们可以从游戏中看到一个有趣的对比:
撇开游戏我们再看看系统,早期的Xbox One的系统体验也让人失望:
Xbox One初期的灰头鼠脸在今年二月份的时候得到了改善——全拜EA的《泰坦空降》(Titanfall)所赐,这款高科技创新FPS游戏让Xbox One终于有了一个足够分量的第三方独占作品,微软甚至为其推出了一款捆绑促销套装,企图通过捆绑销售这种变相降价方式能够削弱索尼的价格优势,让其不至于在早期竞争中迅速被拉开距离。值得一提的是,Xbox One的捆绑销售策略几乎贯穿了整个2014年,成为微软在主机竞争中一种变相的价格战。 作为一个新IP,《泰坦空降》表现非常不错,游戏的Beta测试很成功,微软的服务器也经受住了考验,但是在游戏上市之后,较为贫乏的内容和模式化的游戏套路使得《泰坦空降》迅速失去了热度,微软依然缺少足够的有吸引力的内容来获得玩家的忠诚。 真正的转折点在一个月以后——3月31号。 萨提亚·纳德拉接替鲍尔默成为微软的新CEO后,菲尔·斯宾塞被任命为Xbox部门的新主管,斯宾塞是一个老兵,之前一直负责微软游戏工作室(Microsoft Game Studios),这也就说明微软终于意识到问题所在,并将Xbox One转向最重要的部分——游戏。 改变很快开始,在履新6周后,斯宾塞很快就宣布微软将解除Xbox One与Kinect的捆绑,这样就意味着Xbox终于正式在售价层面上与PS4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之后新推出的软件开发工具(SDK)也允许开发者利用解绑Kinect后被释放的机能,用来改善Xbox One版游戏的画质。同时现有用户也没有被忽视:Netflix等多媒体应用不再仅针对Xbox Live金会员开放,而Xbox One的月度升级也在逐步完善系统体验,给玩家带来真正需要的功能和修复。
接受教训之后的微软显示了足够的谦逊和诚意,正如笔者在之前所说的,改变策略之后以游戏为先的微软已经找到了扳回劣势的节奏:Xbox One的系统的升级维护一直都在稳步进行,而在独占游戏上微软也毫不含糊:
无论如何,这个黑色的盒子与一年之前比较起来已经有了极大的不同。 相较于一年之前首发的混乱和昂贵的价格,Xbox One已经足够亲民和易用,转机已经出现,而前路依旧漫长,短期的销量回涨并不能说明很多问题,主机大战依然是一场艰难的长跑。而《光环:士官长收藏版》首发的诸多问题让Xbox One上空的阴霾依旧未曾消散,微软依旧需要付出足够的努力恢复消费者的信任,而想让Xbox One成为主机游戏的王者,现在来谈还为时尚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