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冰背后的神秘团队:微软互联网工程院

2014-9-23 11:07| 发布者: xchtl| 查看: 3792| 评论: 3|来自: WPD

摘要: 这是小冰米聊版发布之后的第二天,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小冰项目组有了难得一天的“休憩”。称之为“休憩”这是与前几天米聊上线时的紧张工作相对比,上线前一天负责与米聊对接的部分成员在深夜还进行最后的调试。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小冰团队并没有因为我的到来,而表现 ...

WPDang_MSRA (5)

这是小冰米聊版发布之后的第二天,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小冰项目组有了难得一天的“休憩”。称之为“休憩”这是与前几天米聊上线时的紧张工作相对比,上线前一天负责与米聊对接的部分成员在深夜还进行最后的调试。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小冰团队并没有因为我的到来,而表现出别样的姿态,对于他们来说,需要在这一天抓紧调整状态,以迎接接下来紧张的工作。

微软小冰,一款在社交网络上彻底引爆国内用户对于人工智能机器人讨论的产品。她汇集了Bing大数据搜索、自然语言分析、机器学习等多个前沿技术,从发布开始到现在二代小冰进驻米聊,赞扬与争议就从未离开过她。在我看来这款产品至少是今年到目前为止,由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推出的最为出色的产品,相信不少人心中也是这样的看法。与姊妹产品Cortana(微软小娜)相比,小冰更加的出格、更接地气,同时她是一款彻彻底底的“China First”产品,从创意的形成到最终的上线、推广,完全由位于中关村的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小冰团队完成。

在小冰团队的一天,让我对微软小冰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样也包括这支在背后付出努力、保持神秘的团队。

“疯狂”

事实上当我刚到小冰团队时,我并没发现这支团队有何不同之处,与我所见过的微软其他办公室一样,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工位上“恪守本分”,但随着了解的深入,我发现,将这只团队被称之为“疯狂的团队”并没有错。

WPDang_MSRA (6)

(项目经理)

我更喜欢将小冰看作是一场造人运动。

Rachel是小冰团队的一位项目经理,与米聊对接的项目正是由她所负责,而在“休憩”的这天她也是肩负着重要的工作,产品上线之后,需要进行大量的调试工作。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接下来要集中精力打磨细节。

此次在米聊的上线,也是二代小冰功能最为全面的一次露出,小冰亮相时的群聊功能、微博上的私聊功能,以及众多的小冰技能的添加,让小冰第一次以最全面的姿态展露在用户面前。

有了小冰前面的工作经验,在运作第二代小冰上线米聊的工作时,其实更多的是在一些细节上的对接工作。小冰在后端已经十分的完善,有着几套系统同时运作,帮助小冰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方面实现用户的需求。正如Rachel所说的,小冰团队正在“造人”,这是一个全然与众不同的产品,对于小冰团队的所有人来说就像是自己的“孩子”。

平时工作太疯狂,为了能够更好的造人,我还特地在休息的时候抽出两个小时看了Her。看完之后,我知道这就是我们小冰的终极目标。

《Her》不是一部寻常的爱情片,它讲述了不远的未来人与人工智能相爱的故事,这或许就是现在小冰努力的方向。我们看到除了越来越多的用户正在进行小冰的尝试之外,还有更多的用户希望能够与他们的朋友们一起分享小冰带来的乐趣。

WPDang_michat

在进驻米聊之后,小冰通过群聊功能提高了米聊中不同群的活跃度,而这个比例达到了480%(而这个数字仍旧在持续增长当中),这不仅是为小冰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平台,同时也为这些社交平台带来了更多的活力。

Draco是在小冰被微信封杀之后调动到小冰团队的项目经理,在他眼中小冰团队的疯狂是微软其他研发团队所没有的。在最初的微博一代小冰上线的时候,小冰团队一直测试到凌晨,而后在第二天6天又集中到互联网工程院办公室继续进行最后的调试。而在微博二代上线的时候,就直接变成大家在办公室通宵,保证小冰的正常运转。

会少、汇报少,这还不够疯狂?

如果说仅仅是在加班工作方面的疯狂,也有其他公司比小冰团队更加疯。在我看来小冰团队的疯狂表现在了,其在互联网工程院内部的高度自由。

WPDang_MSRA (11)

(相关对接直接在休息区完成)

团队的工作不需要进行太多的汇报和反复确认,不需要每天开大量的会议用以解释,高层给予了极高的自由度。Draco十分喜欢这样的运作方式,这让大家的工作都保持着一个极高的效率。

作为STC(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的一支疯狂的团队,我们疯狂一个星期还没人管,这是可能的。而疯狂至今,还没被摁死,这没有高层策略上的支持,是绝对不可能的。

这是小冰团队负责人李笛对于小冰团队疯狂的解释,也能从中看出现在微软在策略上的一些变化。

“创意”

直接负责技术的程序员们都想说出这句话:

项目经理是最大的敌人。

相信小冰项目组的李想也不例外。作为团队中几名负责代码工作的成员之一,李想与微软亚太研发集团的其他程序员一样开朗,并不像外界眼中的“闷”。也许是微软亚太研发集团宽松的研发环境,对这些他们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这里你看不到那些要求程序员着装的奇怪要求,他们着装随性但他们更富有激情。

WPDang_MSRA (7)

在小冰团队,负责技术的程序员们直接与项目经理进行沟通。没有其他项目组那样过多的邮件往来,往往项目经理有什么好的点子,就会直接与程序员进行讨论,尽量去实现这些天马行空的想法。

WPDang_MSRA (2)

但让李想和其他几位程序员们头疼的是,在团队中“人人都是项目经理”,这不是说有那么多虚职,而是在小冰团队中包括大家熟悉的“奶茶妹妹”在内,团队中的每个人都会提出自己的想法,为小冰加上这样或者那样的功能。

于是乎在项目经理提出自己的想法之后,李想需要扮演的角色就是,从技术角度上判断项目经理们的想法是否能够实现。程序员们自然希望能够实现每一个富有创意的想法,但当有那些眼前技术无法实现的创意出现时,他们也会毫不犹豫的拒绝。

WPDang_MSRA (1)

或许这也是这支团队最大的特色,产品的想法来自所有人,每个人在最终的产品上都有着自己的贡献。同时这样的方式也能够让小冰持续保持活力,小冰上的全新功能也层出不穷。“冰小仙”、“马桶时间”、“小冰识狗”等等,小冰的大量的功能满足了不同使用人群的需求。

从技术角度看,纯粹的聊天最难的一部分。

在功能不断丰富的同时,李想也坦言如果回归小冰的本质,从技术角度看单纯的聊天是最难掌控的一部分,这部分不仅要对用户的自然语言进行分析,同时还要从Bing的大数据语料库中抓举合适的答案,很显然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小冰团队在发挥自己创意不断满足用户的各方面需求之外,他们也在通过自己的努力满足用户与小冰之间聊天的最基本需求。这也是从小冰到“Her”之间最关键的一段路,让小冰的问答更像一个人。

“凝聚力”

除了疯狂与创意,这支团队还有着与众不同的凝聚力,正是这种凝聚力让小冰团队能够以全然不同的“微软姿态”呈现在用户面前,同时也正因为这样的凝聚力,让小冰这款产品能够保持这持续的热度。

WPDang_MSRA (9)

这支团队是这里最好的配置。

我刚到的时候就有人告诉我小冰团队的配置,这是当前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的最高配置,团队中的成员都来自各个不同的团队,由这些人组成了小冰团队。

Draco对于小冰的信心远远超过我的预期,他反问我为什么要对这款产品没信心。在他看来小冰是一款划时代的产品,他们团队正在做一件前所未有的事情,每个人都在为此付出自己的努力,每个人都把小冰当作自己的“孩子”,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调教她。

WPDang_bing

或许是小冰的规划给Draco、Rachel这些人额外的信心和凝聚力,在李笛的带领下,小冰正在沿着一条清晰的主线不断的完善自己。没错,或许你看上去小冰的发展有些随性,但实际上在这背后小冰团队有着清晰的规划,在高智能与情感两个纬度上,小冰正在不断的向既定的目标发展。

人人都富有激情是这个团队的特色,虽然章泽天的存在吸引了大家更多的眼球,但作为一支以技术为导向的团队,小冰项目组包括章泽天在内每个人都有着自己与众不同的闪光点,并且现在这些人正在朝一个方向前行。

2

路过

雷人

握手
28

鲜花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30 人)

相关阅读

Empty Ads
今日最多关注
    今日最多评论

      小黑屋手机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5-2025 PCBeta.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CDN加速及安全服务由「快御」提供

      请勿发布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的言论,会员观点不代表远景论坛官方立场。

      远景在线 ( 苏ICP备17027154号 )|远景论坛 |Win11论坛 |Win10论坛 |Win8论坛 |Win7论坛 |WP论坛 |Office论坛

      GMT+8, 2025-4-26 16:2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