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 Surface Pro 3 的七天(续)

2014-9-26 15:53| 发布者: xchtl| 查看: 6457| 评论: 10|来自: ifanr

摘要: 第四天,终于用它来工作了 说实话,在传统笔记本上工作了许久,再下决心使用 Surface Pro 3 进行代替的时候,心理还是有些虚的,主要是担心对于新机器会影响效率。而且由于我是坚定的键鼠党,大部分的 Windows 笔记本触控板都难以让人满意。 当然,使用 Surface Pro 3 进行工作肯定 ...

第四天,终于用它来工作了

说实话,在传统笔记本上工作了许久,再下决心使用 Surface Pro 3 进行代替的时候,心理还是有些虚的,主要是担心对于新机器会影响效率。而且由于我是坚定的键鼠党,大部分的 Windows 笔记本触控板都难以让人满意。

当然,使用 Surface Pro 3 进行工作肯定得配上 Type Cover,不然用触屏来码个上千字无异于自虐。不过也有少数天赋异禀者如 AppSolution 君可以在 iPhone 上编辑长文章。Type Cover 并不随机附送是一大遗憾,而且 Type Cover 近千元售价也是不小的门槛。

其实在之前的 Surface 系列配件中,有一款 Touch Cover,不过由于没有键程,导致使用手感和效率非常差,后来被弃用。现在的 Type Cover 可以视作为一款超薄背光键盘,拥有完整的键盘和触控板体验。

从一款键盘迁移到另外一款键盘的过程并不顺利,原来使用的 Sony Pro 13 是巧克力键盘,键帽较小,布局分散。而 Type Cover 的键盘键帽更大,布局紧凑。所以第一天正儿八经开始大规模打字输入的时候,出现了大量的误触现象,输入效率非常之低。

IMG_4242

而在适应了大概半天之后,渐渐熟悉了 Type Cover 的手感和布局,打字效率终于追上了原来的电脑。

需要表扬的是,看起来 Type Cover 非常之薄,但是仍然有一定的键程,手感不绵不硬,整体来讲,算是笔记本键盘中的中等水平,并未因超薄的设计而丧失过多的手感。而触控板面积显得比较局促, 虽然面积小,不过在使用舒适度上却要优于大多数触控板,细磨砂的类肤材质提供了良好的触感。许多 Windows 触控板之所以不好用是因为不跟手,这一点上 Type Cover 的表现就可以做到手随心动,指针随手动。

为了保证输入的舒适感,键盘往往需要和水平面保持一定角度,这一点 Type Cover 也巧妙地通过一段磁力吸附来形成倾角保证更舒适的输入角度。

IMG_4188

综上,虽然形态上和笔记本出入比较大,但是配合 Type Cover 之后,其输入效率没有丝毫降低,你仅需做的,即需要那么一点时间来适应 Type Cover。

IMG_4225

如果想要获得更好的输入体验,使用外接键盘和鼠标的话,这里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是 Surface Pro 3 仅配有一个 USB 3.0 接口,接蓝牙键鼠套装还行,如果是有线键鼠的话,就得使用到 USB 分线器了。所以碍于尺寸和设计需要,Surface Pro 3 的接口扩展性不太好。

有一个比较贴心的细节是,在 Surface Pro 3 的电源上,也开有一个 5V-1A 的 USB 接口,供一些设备充电使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 USB 接口不足和电排插插座位置抢手的情况,并且 Surface Pro 3 的电源体积还要小于 MacBook Air 的电源,而插头则是两脚型的,携带适用都还挺方便。

第五天,乐在其中

作为一台定位于 PC 新形态的产品,Surface Pro 3 在生产力表现方面无可指摘。作为编辑,在长文字输入方面没有任何障碍,Windows 下 Office 软件的普及型和实用性更无需多言了。如果经常处理图片,Surface Pro 3 运行 PhotoShop 也比较流畅。不过有一点不太理想的是,机身侧面留有 Micro SD 卡插槽,而不是相机常用的 SD 卡,摄影爱好者需要另外接 USB 读卡器。

而在 Windows 商店和其他渠道中,也已经出现了大量为触屏优化过的软件和游戏。比如我们熟知的《炉石传说》,在 ThinkPad 8 的体验中,我们只得在低画质条件下运行《炉石传说》,若是中画质或高画质,我们就只能欣赏幻灯片了。

而换上第四代酷睿处理器后,Surface Pro 3 的表现理应要比搭载 Atom 的 ThinkPad 8 好许多。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我手上这台 Surface Pro 3 的基本配置为 i5-4300U 的 CPU,8 GB 内存,256 GB SSD 硬盘,HD 4400 核心显卡,属于 Surface Pro 3 系列中的中配。

打开久违的《炉石传说》,熟悉的声音响起,一切动画都显得流畅了许多,在默认中画质下,基本上保持了 30 fps 的流畅帧率(貌似《炉石传说》锁定了最高帧率为 30 fps,不确定)。换到高画质之后,帧率就掉到了 20 fps 左右,偶尔会出现一些掉帧。

Hearthstone

作为一款比较吃配置的卡牌游戏,看来 HD 4400 勉强能够应付《炉石传说》,中画质下完全可以畅玩。遗憾的是,Surface Pro 3 的分辨率为 2560×1440,目前大多数游戏并不支持如此高的分辨率,高清屏在游戏方面只能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而在各种画质调到最高,分辨率最高的情况 下,Surface Pro 3 搞定 DoTA 毫无压力,基本都是 60 fps 左右。

war3

谈到 Windows 下的高分辨屏,许多人就会担心 DPI 缩放的问题,许多应用和网页在高分辨率下就变成了一个小框框。在默认状态下,Surface Pro 3 网页缩放比例表现还不错,没有出现文字变成蚊子腿儿的状况,和屏幕的比例得当,而在 Sony Pro 13 上,Chrome 浏览器默认的 100% 比例观感就偏小。

以页游三国杀为例,同样的页面,Surface Pro 3 上的比例就很正常,按钮大小适中,但是 Sony Pro 13 上的实际游戏界面和按钮明显偏小,页面空余过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游戏体验。并且这里还可以看到,在光线很弱的情况下,同为最大亮度,Surface Pro 3 的屏幕亮度表现要远远好于 Sony Pro 13。

IMG_4089

游戏与触屏的结合带来的一个显著改进是解放了我们的屁股,我们不再需要正襟危坐在电脑前紧握鼠标,时时刻刻保持警醒,以防从草丛中出现的敌人。 Gameloft 出品的《混沌与秩序:英雄战歌》是一款为触屏类多人联机在线竞技游戏(MOBA),从画面风格和操控体验来看,我们可以称之为触屏简化版的《英雄联盟》。

IMG_6641

《混沌与秩序:英雄战歌》所有操作均可使用手指完成,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趴在床上放在腿上玩这种激烈的对战游戏。在经历了前代的两级支架角度调节后, 这次 Surface Pro 3 的背部支架是无级调节,0 到 150 度任意摆放,既不需要 iPad 上的 Smart Cover 来做支撑,更不需要手来扶着。

IMG_4218

在适应了手指的操作时候,我发现《混沌与秩序:英雄战歌》在节奏上更为轻快,一般十多分钟就可以完成一局,对操作的精度也没有 DoTA 那么高,不过仍保留了 MOBA 的对抗性和多样的装备技能,随着移动设备计算和图形能力的增强,触屏 MOBA 游戏很可能是下一波对战游戏的潮流。

同时,游戏也是测量 Surface Pro 3 续航和发热的好标尺。不过在这方面,Surface Pro 的表现却并不好。在 26 度室温下,开启游戏没多久,机身背部右上部分就可以感受到明显发热,而玩过一段时间后,连屏幕部分都能感受到比较高的温度。看来在 Core M 到来之前,第四代酷睿处理器的散热表现仍然难以满足厂商的需求。

至于续航方面,微软官方宣称最长可达 9 小时,当然这是比较理想的状态,在玩了《混沌与秩序:英雄战歌》约一个小时后,消耗了 27%,因此,重度游戏使用下,Surface Pro 3 的续航可以超过三个半小时。

而在前面用 Surface Pro 3 工作的那天中,也特意试了下轻度使用下的续航。结果是早 9 点开始,中间基本上是网页浏览,看视频,听音乐的日常使用,中午大概熄屏待机了 1 个小时,到下午 4 点就低电量提醒,算起来满足正常一天使用有点儿悬,但是保证 7 个小时的网页浏览还是可以的。

第六天:小团队开会演示的利器

可能细心的读者也发现了,我们的作者中出现了一些新面孔(姑娘居多),虽然总觉得这主要是老板为了解决我司程序员的单身问题而想出的办法,但是实习生的培训可不能落下。

一个比较意外的发现是,Surface Pro 3 的形态很适合做给几个人做演示的时候使用。不管是 OneNote,还是 Word,在触屏下,都能和电磁笔很好的结合在一起,方便用户在页面上书写。并且对于普通用户而言,这支电磁笔的灵敏度也能满足屏幕书写的基本需求,只是 使用起来有轻微飘的感觉。Surface 系列一直沿用的“Palm Block”技术使得手掌贴在屏幕上也不会产生干扰。

IMG_4234

因为在 Surface Pro 3 上的 OneNote 是属于 Metro 界面的应用,而 Word 和 Excel 这些属于传统桌面,所以作为一款触屏平板,在演示的时候,从屏幕边缘滑动来切换两种任务显得非常方便和自然。Word 或者 Excel 作具体演示,展示确切信息使用,而 OneNote 可以列出提纲,关键词等核心信息。

IMG_4265

Surface Pro 3 的电源接口通过磁力来吸附,同样的,电磁笔也可以吸附在上面,解决了电磁笔的放置问题,但是这种吸附力并不强,在做演示的时候临时放一下还可以,但是带走的时候最好还是将电磁笔另行收起。

通过最近对多款笔记本的使用后的一个强烈感受是,在 Windows 8 下,2GB 内存和机械硬盘已经很难提供良好的体验,而 4GB 内存也成为了一个起步门槛,偶尔会出现一些内存紧张的情况,如果预算不紧张的话,还是建议直接上 8GB 内存。i5 4300U+8GB 内存+SSD 的使用畅快感确实比上代超极本的 i5 4200U+4GB 内存+SSD 组合好很多。

第七天,朝夕相伴

第七天,我用 Surface Pro 3 把这篇近 5000 字的文章打出来。

44

路过

雷人

握手
33

鲜花
4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81 人)

相关阅读

Empty Ads
今日最多关注
    今日最多评论

      小黑屋手机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5-2025 PCBeta.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CDN加速及安全服务由「快御」提供

      请勿发布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的言论,会员观点不代表远景论坛官方立场。

      远景在线 ( 苏ICP备17027154号 )|远景论坛 |Win11论坛 |Win10论坛 |Win8论坛 |Win7论坛 |WP论坛 |Office论坛

      GMT+8, 2025-4-26 18:27

      返回顶部